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农金观察】农信社如何强化信贷操作风险管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要在信贷业务的操作和管理层面牢固树立起“合规是‘1’,其他都是‘0’的信贷合规文化理念”,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坚守风险底线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银行业步入新型调整期,金融系统风险管控形势日趋严峻。对“立足三农,面向社会,服务小微,连接城乡”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来说,如何充分发挥以“三农”为主体的地方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管好用活信贷资金,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新常态下农信社如何强化信贷操作风险管理谈粗浅看法。


  信贷操作风险表现形式及特点 


  信贷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信贷操作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的冲击,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信贷风险。农信社办理信贷业务或内控管理出了差错;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欺诈得手;信贷业务管理电子系统的软硬件发生故障;信贷人员内外勾结;信贷业务流程失管、失控、失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等等。


  信贷操作风险特点 


  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较,信贷操作风险有以下特点:第一,制度缺失和人为因素是风险形成的主要根源。第二,信贷操作风险存在于信贷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第三,信贷操作风险不是操作性风险和操作中风险,而是由“四轻四重”造成的资产业务风险。即:重贷后管理,轻贷前防范;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重操作人员管理,轻高管人员管理;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


  信贷操作风险分析 


  信贷操作风险成因。造成信贷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和外部因素的“干扰”。一是信贷管理者和执行者对操作风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在积极营销贷款、扩大贷款规模的同时,忽视了十分重要的贷后管理环节,重放轻管,对贷户的准入条件把关不严,在贷款业务操作的各环节工作不细且审查不严,在业务扩张与制度约束产生矛盾时,往往是制度让步于业务扩张,对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明显漏洞和不足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甚至出现了严重后果才“亡羊补牢”,“补牢”也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并且“一阵风”之后“涛声依旧”。二是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制度观念不强和业务素质低下,缺乏依法合规审查贷款资料的“真功”,有的明知贷户的准入条件不够,所提供的贷款抵押不足,但面对各种复杂因素干扰或诱惑,人为地放松了贷款条件,突破了思想道德的“底线”和“防线”,使信贷操作风险得不到控制或无法控制。


  信贷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目前,信贷操作风险问题多,涉及面广,风险隐患突出,如不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会给农信社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是贷前调查不尽职。主要是对贷户贷款用途、信用状况、抵质押物的评估、偿还能力等调查得不全、不细、不准,不尽职、不尽责,未能科学准确地把握好贷款准入的第一关。二是贷时审查不认真。表现在对调查岗提供的贷款资料未按贷款审查操作流程去详实认真地核对与审查,或由于对现行的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学习理解不透,把握执行不准,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审查不严,导致保证或抵押无效。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主要是贷后检查跟进不及时,既有检查频次不够,又有检查质量低下的问题。检查不仅流于形式,往往还避重就轻,对查出的问题纠正不及时,对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大,对信贷操作风险防控不力。


  规避信贷操作风险的对策 


  强化新常态下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意识。一是转变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扭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宽松环境下形成的惯性思维,要在信贷业务的操作和管理层面牢固树立起“合规是‘1’,其他都是‘0’的信贷合规文化理念”,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经营转型的关系,加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坚守风险底线。二是强化信用风险管控责任。严格实行信贷操作与资产质量挂钩考核,努力提升新常态下信用风险的识别、防控和化解能力,加大信贷操作管理岗位的相互制约力度,加大全面评价机制建设力度,着力营造纪律严明、行为规范、操作合规、廉洁高效的良好风气。三是推行信贷操作风险联防模式管理。“前移关口,下沉重心”,制定应急方案,全力抓好风险源头控制,切实增强防控信贷操作风险的前瞻性,确保信贷业务操作规范无风险、管理无漏洞、检查无死角、安全无事故(案件)。


  强化新常态下信贷风险防控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并认真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在贷前调查上,坚持“谁管理,谁准入”的分层准入原则,不同层级客户建立双向信贷业务流程,切实提高贷前调查质量和受理效率,对发现调查不实的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在贷时审查上,进一步规范贷款审查、审批中心制度建设,按客户类别与审批质量协调统一;在贷后检查上,建立跨层级随时抽查的贷款核查制度,要求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依法合规做实贷后管理工作,对贷后管理不到位的,要严肃、严格、严厉进行处罚,乃至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健全完善常态化信贷风险排查机制。重点对客户还款行为、担保方式、贷款用途、使用情况等进行深入、细致、准确的分析,对监控或排查发现的潜在风险贷户逐户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制定化解风险预案,降低贷款劣变风险,特别是对查找出来的信贷业务违规问题,要跟踪整改、纠补、处理到位。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信贷风险专项治理工作。对贷款的合规性、风险性进行全面检查,查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违规行为,评估全部贷款风险状况,提出整改意见和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新的信贷风险发生。


  强化新常态下风险资产回收处置工作。一是及时清收风险贷款。对风险贷款(包括不良贷款,以及虽未进入不良,但已出现风险信号的贷款)开展尽职调查,制定个性化清收处置方案,逐户逐笔明确清收管理目标和相关责任人。二是开展清收、盘活攻坚战。要用好贷款重组、认领清收、能人清收、让利清收等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处置、风险代理、招标清收、债权转让、打包出售等方式,加大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工作力度,坚决做到“铁腕”降不良,出重拳,下猛药,坚决向清收、抓降、处置要成效。省联社应对县级联社实行不良贷款“八个逐笔”检查验收制,对县级联社理事长、主任、信贷分管主任等岗位单独建立信贷责任台账,实行考核机制,账随人走,跟踪问责,特别是要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听证问责制度;县级联社要对基层信用社主任、信贷从业人员实行贷款终身制,加大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排除潜在的风险客户。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预测,利用日常监测、贷后管理和风险排查结果,对信贷风险隐患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和提示,分类施策,争取通过增加抵押物、压缩金额和排队风险客户等措施缓释风险。


  强化新常态下信贷队伍履职能力建设。一是坚持信贷在阳光下操作,将业务产品、流程、贷款利率、贷款对象及条件、监督举报电话等向社会公开,使信贷操作流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遏制违规操作念头。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和频率,公开爆光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违规的人和事,始终坚持高压态势;同时实行首问负责制、连带责任追究制、约见谈话制和“细黄牌”处罚制,推行回访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健全信贷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快营销队伍建设,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对业绩优秀的营销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既要在经济上给“甜头”,,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成大事,推动农村信用社在经济新常态下,获得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新常态下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是农信社永恒的主题和任务。必须站在事关农信社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强化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强化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是前提,强化信贷风险防控制度执行是关键,强化风险资产回收处置力度是手段,强化信贷队伍履职能力建设是保证的“四个强化”不能动摇,坚决做到真抓、强管、做实,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信贷风险管理大格局,全面推动农信社转型升级健康稳步发展。(辽宁省西丰县联社理事长车文波)


责编:王玺责审:王汉,编:王玺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