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老物件成了工艺品 竹编高手俞兴甫与他的竹编制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些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熟悉的日常用品,到现在好多成了老物件,用武之地不大。但因为把作师傅独到精深的工艺水准,它却成了雅致的工艺品。然而今天,这种工艺正在不断流失……



俞兴甫正在劈篾


熟悉又陌生的竹制品
  秋天,正是山里农民砍竹劈篾编箩筐织畚斗的好时候,山里多的是毛竹,四周高山全是毛竹,生产竹制用品则是山民因地制宜的行业,也是生财之道。现在的竹制品制作机械化,简单粗糙的多,可是以前这门行业却是要精细活的,编的也是各式的竹编精品。担篮、茶盘、发丝篓、茶铳、竹篮、竹簟、盐篓,竹制家什应有尽有。


笸箩


摇篮


扑笼


竹编高手——俞兴甫其人其事
  篾匠师傅俞兴甫,深圳马岙人氏。俞师傅的手艺是家传的,他的父亲俞士泰原是当地有名的竹器师傅,这从他留下的贴篮可以豹窥一斑。11岁开始,俞师傅便跟着父亲学习打花草(编制竹器上的花纹)。以前,要进篾匠这个行当,非常讲究。三年学徒,三年伙计,三年半作。9年时间花到了,才算出师,自己当师傅带徒弟。14岁时,俞兴甫成了一名学徒,出师后,一直做篾作活儿,一直做到36岁。其后因为家里穷,做过豆腐,养过鸭,忍痛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手艺,一直到62岁,孩子们大了,经济宽裕了,他才回到马岙,重新开始编织他的竹器。


过箭门


刮篾


打花草


篾匠关键动作叫“跍”
  俞师傅说竹编制作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叫“跍”。做篾匠要学会跍,以前学徒时,师傅便这样要求,跍类似于蹲,双腿要并拢,这样做活,动作才能顺畅,做出来的东西也更细致,挺括。这个长年的跍的动作,好多篾匠腰塌了,还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做个篾匠不容易。


敞箩


茶盘


茶铳


竹编细作,讲究很多
  做竹编细作,首先便是要选好竹子。这个竹子需要深山里的野生竹,村子附近熏过烟火、施过肥料的皆不能用。只有深山里4年以上的野生竹才够好够韧。选好竹子,用篾刀劈出蔑丝,然后过箭门,抽成各种粗细的竹丝。抽好的竹丝,用开水煮过,然后藏起来备用,不能见风,见了风,竹丝容易还潮,发黑。竹编师傅按照脑子里事先想好的造型和花纹或自己绘就的图案,单调而又乏味地坐在那里编织。动作单调,没有趣味,但竹编师傅的精神却始终要集中在手中的作品上,一旦恍惚,编错一根经纬,就前功尽弃,必须从头再来。


佛篮


发丝篓


刀篓


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谁传承
  竹编细作,尤其是编制竹器精品,都是慢工细活,这既是对古老传统的一种尊重,也是出精品的必备条件。篾匠是极辛苦的行业,愿意从事的人很少,所以眼下找个传人很不容易,谁愿意学习这苦活呢!谈到这一点,俞兴甫师傅长长叹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我们该怎样传承……


糠筛米筛


盐篓


俞师傅的工具篮



供稿:宁海非遗中心 章亚萍

编辑:天明春晓

排版:四喜小子

审核:文广新局




宁海人的文化家园

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证微信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缑乡文化




举报 | 1楼 回复